周期筑底
从车机船到风光锂:不仅仅是胜率向赔率的变化,更是周期底部叠加技术创新的轮动
最近一周,我们组开了锂电设备的大会,我自己也在深圳调研了怡合达、汇川,很深刻的感受是锂电设备需求筑底了。
以怡合达为例,反馈最近一个月锂电行业订单转正,发货从降幅三成收敛至一成。
基于周期筑底,趋势上行,无论是总量的先导、还是复合铜箔、固态等新技术的东威、骄成、利元亨,亦或是换电的联赢、博众,都在演绎各自的投资机会。
如果说锂电市场化,周期底筑的很夯实。光伏产能过剩,靠自身出清尚需时日。但是政策和新技术的推动为行业设备端带了结构性需求。
今天在珠海bc会场,新技术的趋势已经不可逆,不想纠缠一个节水指导意见是否能对技术做选择(相信常识)。我对hjt、topcon还是bc的路线方向是开放的,未来也可以演绎成tbc(topcon+bc)、hbc(hjt+bc)。
我唯一确定的是,光伏设备相较于锂电迭代更快,加工精度、效率更高,激光的占比在大幅提升,bc更是5-10倍的弹性。
周期筑底、科技正来。
珠海BC会议更新:
1、龙头合作:爱旭、中环、隆基三大龙头BC产业联盟已经形成。三家龙头在市场、产能、技术端各有优势,在当前环境下,合作共赢共同推动BC产业化进程加速是最好的选择。
2、降本提效:
1)效率和双面率:目前电池端转换效率达到27.2%,对应组件功率655W,双面率为72%,预计25年电池端转换效率提升至27.8%,对应组件功率675W(满屏设计),双面率78%,未来通过半片钝化、光学工程、串焊技术升级等方式,组件端预计可以提效至705W,通过背面开槽、POLY减薄、金属化栅线变窄等方式提升双面率,远期有望提升至85%;
2)设备投资成本:3年前的量产的时候,设备投资3.5亿,现在BC的设备投资就1.5亿就够了,比TOPCon稍微高一点,比HJT低;
3)非硅成本(义乌):目前BC量产技术的电池非硅成本在0.22-0.23元/W,明年预计降至0.17元/W,未来预计降至0.12-0.13元/W
4)贱金属:爱旭珠海10GW产能为无银方案;隆基在做三种金属的无银化测试,计划未来半年内实现无银化。
3、爱旭:公司目前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为27.2%,组件功率达到655W,电池非硅成本为0.23元/W,其中无银金属化成本在3分/W左右,电池和组件非硅成本有望在明年与TOPCon相当。设备投资额从3.5亿元/GW有计划逐步降至1.5亿元/GW;未来三年内,电池设备成本可能下降30%以上,组件设备成本将与TOPCon持平。双面率已经达到72%,并计划进一步提高到80%。行业层面,公司预计BC在3-5年之内可能达到和TOPCon一样的产能规模,再往后可能成为主流技术。
4、隆基:5月HB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0%,再次刷新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还有一个更高的效率没有发布。双面率下一个目标是80%。行业层面,预计未来3-5年BC成为光伏技术的主流,可能不会出现较多的新产能,比如TOPCon有500GW会改造到BC。
成都锂会交流总结:
下游B:不太看好价格继续反弹,9万以上压力就很大了。11月需求确实超预期,12月需求预计环比走弱一点。前面11合约爆拉一波传的C要接货是真的,也是因为订单比之前预期的好才会有的补货行为。但是价格再往上的阻力也大,现在市场货是不缺的,结构方面走成back也不合理,后面还是会维持c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