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生活催生精细化服务:“上门做饭”为何兴起并广受欢迎?
早在2022年,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就出现了“上门代厨”等内容。在微博上,“酒店大厨上门做饭69元起步”等相关话题登上过热搜榜,引发了广泛讨论。“上门做饭”服务通常会根据菜品数量进行收费,一般不主动提供购买食材的服务,只有在顾客提出要求时,服务人员才会代为购买,并在事后报销费用。
关于“上门做饭”服务的兴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了几位中国年轻人。他们表示,这一服务的出现,首先源于快节奏城市生活中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不少年轻的从业者表示,“上门做饭”不仅是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也是一个基于兴趣的职业选择;同时,也有人坦言,这更多是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选。据中国媒体报道,一位来自重庆的姑娘在离开公司后开始了上门做饭服务。对她而言,烹饪本就是一种在快节奏生活中释放压力的方式。即便每天无休,一天跑六家客户,她依然乐在其中。然而,对于另一名从业者来说,这份工作更多是一种过渡性选择,用以缓解暂时的经济压力。
李长安教授表示:“当前的就业压力促使部分人将目光投向生活服务行业。而‘上门做饭’不仅是一种收入来源,更是认识社会、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提高服务能力的途径。”
周晓也认为,这一服务形式的出现是一种“双赢”。一方面,它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为一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尤其是那些退休在家的人士,或者暂时失业的人,以及希望从事自由职业或对烹饪充满热情的人。这项工作很好地契合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它是一个同时满足供需双方需求的职业选择。
与此同时,也有受访者认为这项服务的适用人群较为有限。来自安徽的潘先生表示,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做饭通常由家中长辈承担,因此上门做饭的需求相对较少。此外,他更倾向于选择涵盖做饭、打扫卫生等其他家务的服务。
潘先生说:“对于独居的年轻人来说,上门做饭服务可能更有吸引力。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家庭而言,日常的一日三餐只是家庭琐事中的一小部分,单独雇一个上门做饭的服务人员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家庭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目前这一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行业整体尚未规范化。周晓说:“网上有些人抱怨上门做饭的口味一般,或者定价不合理,存在随意定价的情况。因此,如果未来行业能更加规范化,服务质量和价格体系更透明,相信会更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也会有更多人愿意选择这项服务。”
专家指出,“上门做饭”这一服务未来的规范化与普及化是可以预见的。李长安教授指出,如果从业人员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且需求量持续增加,那么未来“上门做饭”有望被纳入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一种规范、正规的职业门类。